• 关键词
  • 联系反馈
  • 收藏本站
  • 来球网是一家综合型体育在线直播网站,JRs可免费无插件观看NBA直播,足球直播等赛事直播,看球就上来球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篮球资讯 > CBA

曾凡博“底角抽烟”困局,该怎么破

  • 2023-12-04 13:36:04|
  • 作者:|
  • 来源:来球网
自从出现在大家视野中以来,曾凡博就被认为是中国男篮未来取得突破的希望之一,他出色身材、优异的运动能力、柔和的手感结合出众的防守端存在感,都被认为是能填补男篮在锋线上战术选择的终极答案。

不过进入CBA以来,曾凡博的表现或许并没有完全兑现这种期望,按照很多人的设想,如果说上赛季是小曾适应成年人对抗强度以及CBA比赛节奏的过程,那么作为天赋异禀的前北美四星高中生,曾凡博本赛季就理所当然的应该进入“爆发之年”,或者至少看到明显的进步……

undefined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北京队换了外教,换了外援,甚至比赛节奏明显提升,但第一阶段比赛打完,小曾的表现依然是老样子。在北京队明显提速的大背景下,他的出手权重,使用率都没有明显提升,数据甚至可以说是完全原地踏步。

undefined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人会责怪北京队对小曾的使用策略,尤其是在张镇麟、崔永熙、朱俊龙等人场均出场时间普遍冲破30分钟大关后(最低的朱俊龙都34.8分钟),曾凡博场均26.4分钟的出场时间和经常蹲底角的战术地位实在是有点……

那么,事情到底是不是大家以为的那样呢?

我们今天就来细细的展开,好好聊一聊这个问题(当然没耐心的同学可以直接拉到最后看总结)

******

首先解决一个问题,也是很多球迷在问的问题,北京队到底是不是不够重视曾凡博?不然为什么他连场均30分钟出场时间都没有?

undefined

说实话,这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我们都知道,近几年,北京队做了很多笔补强,轮换阵容本来就厚,而且除了两个赛季前场均30.5分钟的范子铭,北京队近两年就没有场均出场30分钟以上的球员。

而横向从队内对比,曾凡博本赛季26.5分钟的上场时间一点儿也不算少,比小曾打得久的就只有队长翟晓川而已。

undefined

但尽管北京队给了小曾不少时间,但小曾在北京队的出手权确实不足(场均8.9次仅排第六)。而从场上情况来看,可以看出,莱登对于如何使用曾凡博依然没有一个明确的思路,目前来看他大概仍在摸索使用曾凡博的最佳使用方式。

赛季初的前两场比赛,莱登并没有把曾凡博放进首发,从思路上看莱登似乎是打算把球队阵容拆成两套:

首发,围绕小外援和范子铭调配一套走半场对抗绞肉风格的阵容——在这套阵容里,他需要张才仁和雷蒙这样的侧翼去缠斗,做脏活累活。

而到了替补,曾凡博搭配利夫和方硕出场,这套阵容主打运动能力和投射空间,以完全改头换面的方式冲击对手,试图以节奏变化打对手措手不及。

undefined

6分钟掐表四上四下,之后莱登把方硕的上场时间继续往下压,但总的思路不变

undefined

阵容空间拉的很开

在这套阵容中,曾凡博在防守端的意义比进攻大,由于利夫打五号位运动能力更好,所以经常扑到罚球线甚至弧顶换防或者施压,那么这时候就需要有人照看两翼到篮下的区域——而这个任务显然张才仁和雷蒙都不合适,最合适的就是曾凡博。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而从赛场表现来看,曾凡博的运动能力在这个防守组中体现的很好,在打替补搭档利夫的几场比赛里,他有很多高弹性的协防补位,送出了不少火锅。

undefined

undefined

协防护框后立刻发起防守反击,这是莱登想要看到的小曾搭二阵容的效果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莱登的这个轮换设计思路还是很清晰的,首发又狠又硬主打一个气质,替补又高又快主打一个天赋,突出一招田忌赛马错峰出行。而且,打到最后关头针对不同的对手,莱登也可以选择不同的阵容搭配或者混搭。

从逻辑上看,这似乎是一个好搭配,但这个搭配显然也有明显的问题。

这个问题最具象化的体现,就是曾凡博在进攻中的定位……

undefined

这里就不得不先说一下第二场比赛中的一个细节,当时解说的霍楠指导问了杨鸣教练一个问题,谁是第4节的关键人选?关于北京队方面,杨鸣教练说是方硕和张才仁。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第二场浙江东阳光的大外援身高只有2.03米,所以北京队主打利夫效果很好,而上了利夫,球队就必须用国产后场扛压力,所以杨鸣认为提供持球和出球能力的张才仁和方硕是球队的关键。

显然,在这套阵容中,一切组织架构的搭配都要围绕利夫展开——利夫虽然不需要长时间拿球在手,但他是是一个需要巨大活动空间(以及战术资源保证这种活动空间)才能保持高效的球员,一旦他和方硕形成二人转,那清空篮下和弧顶就是必须的。

这样,球队除了方硕张才仁,其他人都不具备什么进攻自由度,曾凡博自然也不例外,只能底角抽烟。

而从结果来看,这显然是对曾凡博的巨大浪费,他的进攻空间实在太小(空切和突破所需的空间都让给了利夫),结果这两场比赛曾凡博一共才出手了12次,而作为对比,张才仁是21次……

undefined

当然这不是说张才仁出手不好(21中10),但相比小曾,有一定持球能力的他在进攻端好像确实和方硕利夫更搭一些

于是在第三场,莱登做了改变,把曾凡博放进了先发。

理论上来说,首发组合里有更多能激活曾凡博的东西。传球偏好高的埃文斯可以领着小曾打,利用自身对防守的牵制力去喂养小曾切入袭篮的效率。

第3轮对阵四川金强的比赛,北京队第一攻就是埃文斯尝试和曾凡博打挡拆,而这是第1、2轮小曾打替补时完全没打过的内容。

undefined

undefined

除了挡拆,还有低位要球的布置,这是在二阵容很难出现的内容,因为这个空间基本都是利夫占据的

“有人领着曾凡博打”,这件事情非常重要。因为这种进攻端以无球内容为主的锋线主打两样东西,对空间的利用,以及对机会的捕捉。

而这两样东西都需要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有人能创造空间,创造机会,并把这份空间和机会让渡到小曾手里。

这个事情古今中外都一样,形态与曾凡博最为相似的小迈克尔-波特已经证明过这一点,有约基奇领着他打的时候就是小杜兰特,没有人领着他打就是寒冰射手。

而让曾凡博打首发,更像是莱登为迁就小曾做出的调整,主要是为了有人能“领着小曾打”(这也能看得出北京队把曾凡博的成长放在一个很高的优先级)。而除了尽可能调动起曾凡博参与进攻的频率,北京队也在第一阶段的比赛里积极尝试让小曾主动承担起一些持球攻坚的职责。

undefined

我们手动统计了赛季至今小曾持球攻击的次数,目前为止他有27次持球攻击的回合,匀下来场均2.45次,这对于一个以无球为主的球员来说不算少了。其中包含5次战术卡壳后拆炸弹的回合。

第7轮对阵南京同曦的比赛里,曾凡博面对尺寸小一号的林葳完成了5次持球攻击,这也是他持球最多的一场比赛。

undefined

undefined

第8轮对阵深圳队,曾凡博继续展现了可观的持球攻击内容,甚至有在球队进攻停滞时主动打破僵局的情景。

undefined

undefined

如果曾凡博能展示出持球攻击的效率,展示出这方面的担当。那么莱登就能收到信号,也就会多给他布置类似的战术,让北京队更有底气去使用曾凡博。

但可惜的是,小曾加持球技能的正向激励在第一阶段尾声戛然而止。不知道该不该说曾凡博运气实在有点差,在刚打出点持球感觉时,就遇到联赛班霸辽宁队。

辽宁队时刻保持的紧逼防守,对位足尺寸的张镇麟。这两件事让小曾没办法以半吊子的持球水平应对如此高压的用球环境。

同时,北京队的组织者在辽宁的紧逼防守下也吃不消(小外援确实不太好用),这又迫使莱登尝试让弱侧的曾凡博去消化强侧持球人的球权压力,进一步把小曾架在火上烤。

这一场比赛,曾凡博得到了4次持球攻击机会,这是他本赛季持球打数量第2多的比赛,但4次持球攻击的状况都不忍直视......

undefined

打张镇麟启动走步

undefined

这球虽然打进,但差点被赵继伟掏球形成失误,保护球做的有问题

undefined

进入垃圾时间,踉踉跄跄造了个可吹可不吹的犯规

undefined

还是垃圾时间,面对辽宁饮水机阵容对抗上篮打不进(似乎是腰部核心力量有问题)...

而且,曾凡博原本应打出优势的防守端,也因为对位张镇麟而没有起到不错的效果——他的干扰对付普通国内球队或许很有效,但遇到国家队级射手效果明显就打折扣~

undefined

undefined

这其实更像是问题积累后的集中爆发。鉴于第一阶段里曾凡博其实积累了不少类似在对手身后吃尘的镜头,那么当小曾在一场自身进攻能力被证伪的比赛里,连带把防守问题也暴露出来,你很难要求莱登还能对小曾的使用方式保持坚定。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揭幕战被速度并不快的威尔斯一步过掉,也许那时腰伤初愈,还有所顾忌?

undefined

威尔斯都没怎么动,小曾就被晃得团团转,这个镜头着实有点离谱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第4轮对阵山西,对位张宁这种后卫时仍然比较难堪,尤其是面对变向的瞬间容易被甩过

undefined

防挡拆也慢一拍

undefined

绕掩护慢一拍被过的镜头比比皆是

undefined

undefined

第7轮对上林葳也让小曾的防守相当吃力

undefined

undefined

没有及时到位导致对手投进三分的镜头也不少

如果说对阵辽宁的比赛让莱登对使用曾凡博的方式产生了质疑,那么第一阶段收官战的北京德比就是让莱登确定自己“做错了”的引线。

这场低容错率的肉搏战中,没有空位机会能让曾凡博去利用。在需要曾凡博去尝试处理球的情景之下,他交出的答卷是——全场0持球攻。以及第3节未过半就早早领到4犯下场暖板凳了。

undefined

高强度比赛下的连场萎靡,以及球队面对强敌的两连败,曾凡博显然不能说服莱登继续让他首发,于是在第11轮,也就是第二阶段的首战改变了轮换,北京队把两连败期间正负值-24的曾凡博放回了替补。

曾凡博回到二阵容也的确有其效果,其中小曾在比赛第4节开局连中的C&S三分球吹响了北京队反击的号角,一度让人看到了逆转的机会。效果好到甚至让平日里习惯于照章轮换的莱登,第二次在末节改变轮换关系雪藏主力(上一次是第2轮对阵浙江东阳光药,小曾那时也是因为打得好几乎打满整个第4节),让二阵容打到底。

从数字上看,打回替补的曾凡博贡献由负转正,以+8的正负值仅次于利夫和方硕两位二阵容主将。

但这真的是北京队想要的吗?

undefined

前面说过的,曾凡博固然能为二阵容提供加成,但一个核心问题无法妥善解决——与方硕和利夫搭配,处于涨球期的小曾只能被迫底角抽烟,毫无人权。

底角抽烟不是问题,但问题是有没有人能给火,北京队的小后卫本身能力差,只能多用利夫,而方硕、田宇翔等人的出球能力显然也不足以打出更复杂的内容。

第11轮对阵天津队的第4节就是最好的例子,小曾起初的两记三分,都是他站在靠近持球人方硕一侧时才得到的机会。

undefined

undefined

但这样的节奏在小曾连中三分后的“奖励出手”后戛然而止,一旦曾凡博落到弱侧远离持球人时,北京队就没有任何办法把球打到他手上,取而代之的是方硕利夫(或加尤尼)二人转打到终场最后一刻的路径依赖,小曾甚至连球皮都摸不到......

比起单纯的出场时间高低,这才是北京队在使用曾凡博时遇到的主要矛盾:

如果让曾凡博错峰出行,那么和方硕、利夫一起又不可能得到战术地位,小曾就别想涨球了。

可若是让球队迁就“影响力只在防守端的曾凡博”去打,那球队战绩别想要了......

undefined

其实,如果曾凡博的影响力只能体现在防守端的话,那北京队也难辞其咎,这是他们没有找到球员说明书的表现。尽管曾凡博只有空切、反击、接球投的三板斧,但观感上进攻效率不至于惨淡到只有场均10分出头的水平,而这和北京队持球手的能力不足很有关系。

虽说埃文斯可以领着曾凡博打,但实际上真正打出来的有效比赛内容也是九牛一毛,二者之间的配合并没有形成有效的攻击手段。毕竟,喜欢传和会传能传是两码事,而埃文斯只是在喜欢传的层面上。

但更抽象的是,他已经是北京队最好的持球人了。所以就更别指望翟晓川、张才仁,还有二阵容的方硕、利夫能够激活小曾了(除非换更厉害的小外援)。

undefined

所以,我猜莱登也很希望曾凡博的持球的技能能快点点亮——因为在没人能帮你创造机会的时候,你就只能自己去制造机会。否则,曾凡博在场上就只能是一张和队友毫无羁绊可言的白板单卡。看起来模型好像很好,但也就仅限于模型好了......

说到这里,我依稀想起其中一场的比赛里解说有针对曾凡博的犀利锐评:“曾凡博以前是当持球核心用的,他有不错的组织能力,但目前这一点还没有在北京开发出来。但北京队不会给他太多机会,因为他还不具备这个能力。”

undefined

核心力量问题,很难说是不是伤病影响

undefined

同样的问题

undefined

打201的朱俊龙完全打不动...

undefined

霍楠+杨鸣的背景音:“锋线还是要加强对抗”

undefined

持球推进然后在人堆里运脚上失误

undefined

启动突破运脚上失误了...

undefined

对抗终结前其实看得出是有空间的,但就是打不进

undefined

作为一个2米08而且有持球潜力的锋线,不能遇到对抗就动作变形...

undefined

undefined

就算是飘着投,也得有核心力量支撑稳定性

当然,我相信莱登不会就此完全对曾凡博失去想象,他还会继续给小曾尝试的机会。

但如果后续小曾还是像第一阶段那样,27次持球攻只有12分1助攻3失误的效率,也许莱登就会真的把曾凡博彻底摁在第二阵容,不再抱有期待了。

毕竟对于年轻球员而言,成长性才是一切的根基。

而曾凡博现在的形态,有比当初打发展联盟的时候增强多少吗?

undefined

第一阶段结束时,三大锋线的表现,只有曾凡博的持球还在地里没有发芽...

*****

总结:

1、不能说北京队“不重视曾凡博”,因为无论从出场时间还是阵容调整的思路来看,北京队对曾凡博的使用都很上心。

2、曾凡博进攻端被边缘化是事实,主要是因为球队外援结构不平衡,大外援强而小外援弱,导致球队的进攻疏导有很大问题,为了更好发挥大外援的作用,曾凡博很多时候只能战术蹲坑(建议换更强的小外援)。

3、北京队不是没有尝试过让小曾持球进攻,但效率比较低,腰伤对于他的篮下对抗终结,以及投篮稳定性似乎有相当大的影响。导致他现在成长性偏低,球队为了战绩也不会一直留空间让他场上练球。

最后补充一句,其实有经验的球迷都知道,技术能力的提升,经验的累计,和队友的配适度,教练的思路等等都能从各个维度左右球员的发挥,所以一个年轻球员的进步,在数据上的体现往往并不一定是线性的。

因此正如我们前面在写杨瀚森、林葳等球员时不断重复的那样,在对待小曾时,我们还是应该保持耐心。

欢迎大家来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后厂村体工队”看看,有更多NBA、CBA相关考古、评论和人物内容>>

回顶部